璞草園與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東分署合作開發臺東林下經濟的可能性,讓柳杉、福州杉等疏伐木除了製作成家具或木藝品,還能透過萃取其木頭、枝條、葉子之精油,化為香氛或洗沐用品,用更多元的方式自然地進入大眾的生活,連結都市與森林。


為深入了解森林管理疏伐作業,璞草園團隊來到紅石林道,高大的常綠喬木、向陽生長的蕨類、種類繁複的草本植物,深淺綠意繽紛,濃郁的葉子氣味在鼻間層出不窮。


完整的紅石林道擁有 1200 m 高度落差,在晴天和雨天、拂曉和日落、乾燥和雲霧繚繞,林道的氣味皆有著巧妙的差異,也讓旅人對同一條林道抱有不同的五感記憶。


市面上大多都在萃取某個植物部位或調製特定地區的味道,卻鮮少有人探討同個地區在不同時序、乾濕度之下,帶來哪些特別的氣味體驗。


璞草園觀察紅石林道在清晨、傍晚、大霧時分,分別有哪些最顯著的氣味變化,並採集樣本,由地景氣味研究室加以解析空氣裡的分子結構,作為精油配方的依據,將滿眼綠意轉化為飄渺無形的氣味。


一種地景配方,要如何變化出三種時段的氣味?調香師以草本枝葉點綴林相的豐富度、杉木、松木的葉木精油作為林木基底、蕨類作為濕氣來源。在配方成分固定下,藉由細微的比例調整,展現山中晴陰乾濕、早晚氣流上升或下降變化的情境差異。即使不在山中,也能體驗沉浸在植被、陽光、大地與風動中的平靜祥和。